汽車沖壓件的市場容量主要取決于每年我國汽車的產量。平均每輛車上包含1500多個沖壓件,除了大型覆蓋件外,還包括車門、側圍、蓋板、底架、地板等,其中每輛車中車身沖壓件(不包括焊接)的平均價格在1.5萬元左右,底盤、發動機等部分的沖壓件價格平均在1萬元左右。據此計算,2014年我國汽車沖壓件年市場容量達到5931億元。
汽車沖壓件拉深成形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和電子等,傳統的拉深模由剛性凸模、壓邊圈和凹模構成,拉深過程中,凸模底部材料幾乎不發生塑性變形,坯料的主要變形區是凸緣區。該區域材料在周向壓應力和徑向拉應力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并被逐漸拉入凹模內轉化形成筒壁。液壓拉深技術是在原理和方法上不同于傳統拉深方法的一種,它包括液壓深拉深和液壓正拉深2種。
根據未來信息化、高速化、精度化的生產發展,汽車沖壓件技術將跟隨集成化和智能化、網絡化的趨勢應用具有化程度的,CAD、CAM、CAE、真空處理技術、激光熱處理和焊接技術等來建立完整的模具資料和系統。同時,從計算機輔助、模具數字化制造、模具制造和系統集成等方面,在降低生產成本和縮短制造周期的同時,使汽車沖壓件制造水平和質量獲得提高。由于我國汽車市場與汽車企業之間在技術上存在差距,因此,汽車沖壓件生產發展 走信息化道路,實現計算機技術、消滅鉗工、一體化加工、縮小差距,提高我國汽車沖壓件行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汽車沖壓件成形過程中拉深凸模通過壓入液壓容器產生向各個方向作用的壓力,并將要成形的坯料始終緊壓在凸模表面,加大了凸模與坯料之間的附著摩擦。使拉深力大為提高,而且成形件精度較高,還有利于減少回彈。此外。由于板料不是在剛性圓角上進行拉深。而是被通過間隙的液體壓力拉深,因而成形件應力分布均勻。表面。同時,因為成形工序減少。使模具費用減少,成本降低。
對于汽車沖壓件制造企業來說,雖然在汽車沖壓件成形過程中采用和新工藝存在投資大、不夠成熟等風險,但只有掌握了、新工藝才有可能 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才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覓得先機,不斷地和采用、新工藝代表著汽車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和未來。
總而言之,盡管我國目前在汽車沖壓件發面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要想成為汽車制造業強國,就 在提高汽車技術水平的同時,提高汽車沖壓件和沖壓模具的能力。